終于去影院看了《洛杉磯之戰(zhàn)》,號稱是一部《獨立日》和《黑鷹墜落》的結合之作。不意外的,又是一次外星人入侵地球,又是一場慘烈犧牲的戰(zhàn)爭,又是一回美國拯救了全世界。
起初,試圖要用在大學學過的可憐的影評知識去冷靜分析它本身的技術性,甚至去嘲笑它的商業(yè)化和模式化,但最終,還是被影片拋給我的人性和堅持感動了。
的確,就像許多網友所說,《洛杉磯之戰(zhàn)》是外星人第n次侵略地球,美國人第n次拯救世界,故事簡單,情節(jié)俗套。而其實就《洛》來說,幾乎沒有什么情節(jié)可言,更談不上曲折。這只是一場戰(zhàn)爭,一場力量失衡的戰(zhàn)爭,通篇多是各種轟炸聲和槍聲在抨擊著你的心臟,刺激你的感官。這種層出不窮的音響效果和用不同視角來回切換的的畫面能讓你感受到的僅是它是一部大片。
而它的成功之處在于正是因為它千篇一律的情節(jié),這是因為你能想象到它的結局,所以在這種千篇一律中一旦加入一點柔和,哪怕是幾秒鐘,你都能將其擴大化,然后為之感動。因為此時你坐在黑暗的影院,面對各種毀滅性的傷亡畫面,耳邊是震耳的轟炸聲,也許這一刻,你等待的恰是一種感動,能柔化這金屬、機械、廢墟的感動。
那位平民父親在死前告訴參謀士官,“我的兒子是一個樂觀的孩子,當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他問我為什么我們不能和這些外星人好好談談呢?也許他們愿意和我們做朋友呢?”這句話仿佛是一片荒蕪人煙的廢墟中一朵綻放的白色小花,它點亮了整個畫面的灰色調,讓人在流下眼淚的同時不禁嘴角微微上翹。這便是感動。原來戰(zhàn)爭在孩子眼里會有另外一種可能性,而這種可能性也是每一個歷經生死的戰(zhàn)士內心深處的渴望。
還有,在影片最后,當士兵幾經波折終于炸掉外星人武器的控制中樞時,我懸著的心也慢慢放了下來,原以為影片的結尾是士兵的歡呼,是再一次英雄主義的贊揚。可相反的,結尾是那些幾經生死,滿載榮耀的士兵默默拿起武器重新走向戰(zhàn)斗。這是以往影片很少出現(xiàn)的結局,他們重新去戰(zhàn)斗的背影又給人為之震撼,原來,影片早已不動聲色地將堅持,人性,奉獻這些詞匯落在這一張張年輕剛毅的臉龐上,他們的信仰在這力量失衡的戰(zhàn)斗中越發(fā)強大,我們也正是在這種失衡里看到了堅持,沒有絕望,沒有放棄,看到了千篇一律中的新意。
《洛杉磯之戰(zhàn)》,我們需要帶著平常心去看,不能強求這第n次侵略會侵略出什么技術含量,我們就是在看一場戰(zhàn)爭,一場畫面音響都很震撼的戰(zhàn)爭,一場充滿人性與愛的戰(zhàn)爭,一場犧牲和堅持的戰(zhàn)爭。
一座城池觀后感《雨果》影評:大師,科學家,藝術家電影《我的教師生涯》觀后感《追愛大布局》影評:制造神跡的愛情陰謀《黑衣人》影評:我們該如何對待外星人?觀《莫扎特》有感電影《霸王別姬》觀后感《獨裁者》影評:無底線大師的屈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