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拍自瑞典暢銷小說《千禧年三部曲》的《龍紋身的女孩》,是大衛(wèi)·芬奇的又一力作。鑒于之前在美國公映時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所以這次用了近七倍的制作成本翻拍。這一來,兩個版本的比較就在所難免。美版電影整體給人一種“冷”的感覺,從始至終透露一種抽離感。只能說,這一次大衛(wèi)·芬奇再次奉獻一部合格的驚悚片,那么在原著,瑞典版或者美版這三者中,您更偏愛哪個呢?
美版《龍紋身的女孩》的整個格局更加忠于原著,一方面這滿足了原著的死忠書迷,另一方面卻不見得有利于電影形式本身,畢竟,文學(xué)和電影在表達上差異太大,就比如村上春樹先生的《挪威的森林》,恐怕任誰也無法將其改編成令人滿意的電影作品。小說可以單線敘事,雙線敘事,甚至多線敘事,但這一點在電影上就會顯得分散且不可理喻?!洱埣y身的女孩》里,麗思貝絲作為一個黑客高手,在與麥克相遇前,受命對他進行了周密的身份調(diào)查。整個故事的前半段,這幾乎成為兩人唯一的交點,對于不了解劇情的觀眾來說,會顯得沒有頭緒。而瑞典版的導(dǎo)演顯然意識到這一點需要更加巧妙地處理,連接了兩條故事的線索,一線貫通,這使得故事更加符合電影的表達方式,更容易被接受。
小說作為平面的展現(xiàn),卻能夠有立體的思維空間;電影與此相反,作為立體的空間呈現(xiàn),很多時候卻是平面的效果。美版《龍紋身的女孩》作為電影,時長有閑,篇幅很窄,即便150分鐘也很難充分展現(xiàn)男女主角之間的情感線索,所以麗思貝絲在認識麥克不久后就主動和他上床,顯然讓人感覺會不會是個陰謀,如果這不是陰謀,那我們只能理解為這是好萊塢電影的慣例:男女主角必須相互吸引、愛慕,必須在床上才能升華一下感情。如果電影不能在情感上讓觀眾表示認同,那么觀眾在結(jié)尾處也很難整體上對電影表示贊許。
麗思貝絲究竟是誰?有怎樣的身世背景?為何一個骨瘦如柴的脆弱女子卻一幅紋身、穿孔、哥特風(fēng)的打扮?這些要在“千禧年”的第二部小說中才慢慢展開。但我們知道,這個對網(wǎng)絡(luò)了如指掌卻不懂與人相處的姑娘,她的所有另類都只不過因為害怕受到傷害。所以與瑞典版本的冷酷到底相比,美版的她更加有血有肉,尤其最后一個長鏡頭,那樣的眼神和神情都可謂驚艷。不過,龍紋身的女孩,這一款還真不是你能消費起的。
最后,我們與其費勁兒地分析電影,不如欣賞幾個人像大片兒!
三傻大鬧寶萊塢沒看懂三傻大鬧寶萊塢講什么三傻大鬧寶萊塢影評海上鋼琴師沒看懂海上鋼琴師講什么海上鋼琴師影評忠犬八公的故事講什么忠犬八公的故事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