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滴子》影評:復仇者、教主、自由戰(zhàn)士三位一體的黃曉明
云飛揚2046
在晚清民初小說中,血滴子是一個讓江湖俠客聞之心驚的名詞,它代表了陰謀與殺戮,當然這也是反清文人們特意為雍正創(chuàng)作的殺人工具。由陳可辛監(jiān)制、劉偉強導演,黃曉明、李宇春主演的3d電臺《血滴子》,從某種程度上再現(xiàn)了這一冷酷無情的特務組織,在塑造血滴子作為朝廷鷹犬形象上不遺余力,當然也再現(xiàn)了他們作為工具而兔死狗烹的命運。然而,最大的看點卻不在血滴子們本身,而是作為他們敵人出現(xiàn)的反叛組織頭領天狼(黃曉明飾演)那兒。正是天狼的出現(xiàn)推動了劇情的發(fā)展,同時也將血滴子的命運導向末日。如果說血滴子是從一開始就展現(xiàn)的敘述群體,那么天狼則是整個故事的行動元,他將故事一步步從京城鬧市引向邊城大漠。
在天狼這一形象身上充滿了神秘色彩,或者說他的一生就是需要在與血滴子的較量中逐漸揭開。而且,在他身上不同的角色在不斷變幻,在朝廷眼里他是反叛的頭領,在牧民眼里他是西天來的神佛,在下屬眼里他是值得敬佩的大哥,而在他自己心里,他或許自己也不清楚自己是光明的戰(zhàn)士還是黑暗的復仇者抑或是傳播信仰的教主。因而,這個角色事實上并不好詮釋,必須在多重性格之間游走,一不小心就可能變成絮絮叨叨的神棍或者冷酷無情的復仇者。然而黃曉明很準確的把握到關鍵之處,整部電影下來顯得舉重若輕、游刃有余。
就電影一開始而言,天狼所扮演的是救世主的角色。這是一個相當有挑戰(zhàn)性的角色,因為他事實上并不是一個單純的宗教領袖,在他而言宗教只是實現(xiàn)其人生目的的手段。在他的內心中始終有一種獨立不羈的自由意識,反抗朝廷并不只是因為壓迫和不平等,還是對秩序本身的抗拒。就此而論,天狼正如其綽號一樣,是游離于社會生活之外,充滿野性的自由生物,或者,他本身就是一個自由戰(zhàn)士,為了自由本身而奮斗。當然,這一點包括他最忠誠的下屬也未必能理解。
天狼是作為血滴子的對立面出現(xiàn)的,這種對立表面上看是一種行動上的對立,作為朝廷力量與作為反叛力量的對立。然而,其實從深層而言他們之間的對立是一種精神上的對立。作為朝廷的黑暗工具,血滴子們自身沒有任何自由可言,他們已經(jīng)被極端異化為殺人工具,從而喪失了其作為人的基本自由屬性,而天狼則是不受任何規(guī)則約束的自由力量的代表,而血滴子們對天狼的追殺其實是代表專制精神的力量對自由精神的追殺。隨著影片的深入,天狼的身世被一點點揭開,他作為復仇者的身份逐漸顯露出來。然而這種揭示或許更準確地說明出天狼自由天性的生成。作為被抄家的莊家幼子,他恰恰是從專制中脫離出來的漏網(wǎng)之魚,就象征意義而言,自由從來不是一種自在的存在,而是從專制最深之處崩發(fā)出來的生命血性。
當他以教主的方式對著民眾宣傳他的自由理念時,事實上他又限入到另一個悖論中。那就是,他渴望自由并希望民眾能有追求自由的意識與勇氣,然而他所采取的方式卻又不得不是愚昧的,緣木求魚,這或許就是他理想深處的悲哀。但是無論如何,黃曉明以其飄逸的動作,狂放不羈的行為出色地詮釋完天狼這一復雜的人物性格,集合復仇者、教主和自由戰(zhàn)士于一身,意志強烈又充滿彼此消解的悖論,在宿命論與自由性靈之間來回折騰,一如他的時代沒有出路。從《匹夫》到《血滴子》,黃曉明正在一步步卸下偶像明星的包袱,將演藝之路向縱深發(fā)展。
《唐山大地震》影評:中國人哭哭更健康《特殊身份》觀后感《摩登年代》影評《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觀后感3《圣誕玫瑰》影評:煞有介事的空洞《關云長》影評《觸不可及》影評:一個關于字幕的故事《魔誡墳場》影評之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