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觀后感
看完《朗讀者》之后,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我要去看看原著,因為其實電影我看得不是很懂,沒有明白最后誰穿越了,也沒有明白故事要傳達的含義。不過,在那種寂靜壓抑的氣氛中展開的故事的確讓我思緒萬千,從引起人的思考這個角度講,確是好片。所以,我看了兩遍。先引起我注意的是那個年代那個國度的人的麻木和冷酷,伯格的媽媽在他的病床前聽到是傳染病后,立即起身離開并叫女兒也一起離開的那個場景讓我很詫異,沒有一絲溫情。生病時都如此,那么平時呢?伯格生活在一個怎樣的家庭?還有他們一家人一起吃飯時的對話,他們真的是一家人?一家人尚且如此,整個社會又會怎樣?這或許是伯格會跟漢娜在一起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吧。相比較這整個家庭和社會的冷漠,一個陌生女人的關心點燃的豈止感激之情?再引起我深思的是該如何看待漢娜。漢娜是我認為影片中少數活著的人之一,我甚至被她很深地感動。會在陰冷的雨中關心陌生人,承認自己做過的事,卻為了掩蓋自己的不足而掙扎痛苦,并付出巨大代價。漢娜引誘了年少的伯格嗎?可是伯格為什么會跟她說生病使他什么都不能做,甚至連“書”都不能讀呢?我想引誘他們的是對愛的溫暖的極度渴望。漢娜是文盲這個事實很讓我訝異,但是知道她是文盲后,故事也變得讓人容易理解了。只是,是什么讓漢娜對自己是文盲這件事這么在意,甚至不惜付出巨大代價呢?最后她終于承認自己原來不認識字了,而且是在曾經親密的人面前。但是,卻依然沒有勇氣面對評判。她沒有得到自己期望的被理解、被接納,所以她選擇了死亡。但我仍然覺得她很勇敢,我想看小說原著,也是為了更了解她一點。漢娜和伯格在一起之后,有一小 段老師講課說到的話,這也是最先引起我注意的內容之一:“西方文學的核心在于保密的觀念,可以說人物性格整個建立在人們之間未能公開的某些信息之上,其原因可能是多樣的,或卑劣,或高尚,以至于人們決心守口如瓶。”整個故事都是在講秘密。漢娜的秘密,伯格的秘密,還有整個社會的秘密,整個人類的秘密。很顯然戰(zhàn)爭和因此帶來的傷痛是人類沒法面對的秘密,所以才會出現法庭上審判所謂的“納粹分子”時,絕大部分人所體現出的盲從、麻木、冷漠還有草草了事。漢娜當然也是冷漠的,所以才會認為自己并沒有做錯,但她至少保留了一顆勇敢的心。但卻有太多的人,連自己的心都丟了。我們所處的社會,我們自己又何嘗不是這樣?面對秘密,是我們一生都在學習的事。說起秘密,正好回到了正題“業(yè)種”,業(yè)種通俗一點不就是秘密嗎?或者說是秘密的一種。所以,用這個電影來學習面對業(yè)種,選題的老師很聰明,是一敏吧?伯格的秘密是什么?是15歲時候不為身邊常人所理解的忘年戀?還是被深愛之人突然拋棄所帶來的巨大失落?還是他愛的人居然是納粹和文盲的羞愧?我想或多或少都有吧,可能還有更多。而不可否認,15歲的那一場愛戀,是他真正活過的時間,那對他來說是最美的一段。美的不是漢娜,不是性愛,而是對生命的鮮活體驗。當有天他重新回來麻木冷漠中,他漸漸地被淹沒了。我一開始認為他在法庭上選擇沉默是為了尊重漢娜的選擇,或者這是我的一廂情愿。影片結尾處他去面對那位幸存者的女兒時,卻不得不承認他內心充滿了對漢娜的愧疚。我不認為他是漢娜的受害者,他也這么想吧?所以當他跟女兒坦白講述這件事的時候,才讓我們看到那曾經的美麗。但是,他是否真的明白,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選擇呢?伯格在漢娜臨死前一個星期與她的對話,問她關于過去的想法,問她在讀書中學到了什么?而我想問的是,誰才是真正的朗讀者?真的要去看看書,去給我自己的問題找答案。因為關于心靈、人性的問題,只有提問者自己才能找到答案。
電影《街頭日記》觀后感《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影評《寒戰(zhàn)》影評:又一場香港警署高官的兒子引發(fā)的血案電影《孫子從美國來》觀后感《鋼鐵蒼穹》影評:學學導演的認真和真誠《社交網絡》影評:馬克的寂寞《超凡蜘蛛俠2》影評(四)《功夫熊貓2》觀后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