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兩派恒久爭執(zhí)的影迷
從首映場出來,筆者腦中第一個念頭是,本片大概會延續(xù)《變形金剛》這幾年的口碑分布,引發(fā)兩派影迷的激烈對峙:一派認為,徒有視覺效果而不重劇情銜接、硬傷多過牛毛、漏洞大過漁網(wǎng)的爆米花電影,簡直是電影的恥辱和倒退,不讓其遭到萬眾唾罵、不能橫掃金酸梅,不足以告慰電影大師們在天之靈;另一派則祭出娛樂至上論,其萬能金句包括“科幻片不就看個特效,誰是去看情節(jié)的?”,“反正我看的很爽,腦殘才在這種片里挑bug”以及“你們這些xx,要劇情去看xx”等等,大有電影被拍成mv也要繼續(xù)買票支持的勢頭。
筆者以前大致屬于其中一派,近年來逐漸有往另一派靠攏的趨勢,但盡管投入了多數(shù)人群的懷抱,占據(jù)了人多勢眾的戰(zhàn)略至高地,卻漸漸放棄了和“敵對派”爭論此類問題。假如不考慮影迷群體的觀點對電影工業(yè)發(fā)展的影響(舉個理想化例子,如果所有要求商業(yè)片必須有精致情節(jié)的觀眾不進影院,不買碟,并造成相當規(guī)模的負面口碑,制片商下回拍片一定會多在情節(jié)上下點工夫,但如今鋪天蓋地的大片營銷,造成了觀眾的信息不對稱,自由選擇權(quán)被剝奪,是贊是罵都是出場后的事了),此類爭執(zhí)歸根到底都是口味問題,而口味只有異同,沒有高低優(yōu)劣。因此辯論本身就失去了意義。
其實好萊塢就像一座包羅萬象的美食城,菜式五花八門,即使將范圍縮小到漫畫電影,既有刺激眼球、震顫鼓膜的快餐食品,也有按摩大腦皮層、錘擊心靈深處的“黯然銷魂飯”,既然口味不同,各取所需即可,完全沒有必要爭得不可開交。大不了開個賭局,看誰家票房高。
關(guān)于漫畫與電影的實力設定
經(jīng)典美漫角色往往跨域幾十年,作者繁多,畫風紛雜,再加上偶一為之的世界重啟等,英雄實力像彈簧一樣伸縮是再常見不過的事。即使是同一個作者畫的同一套劇情,某天作者多喝了幾杯,可能就一時興起改了某個小設定,都屬于司空見慣。
大眾熟知的劇情中就有:隊長昨天還能徒手揍掉鐵人的頭盔,今天就被區(qū)區(qū)一顆子彈擊斃;浩克去了外星進修后暴虐地球,連哨兵也不是他對手;更別提金剛狼這么多年來潮漲潮落般的攻擊力。連官方都聲明別信他們網(wǎng)站上“英雄實力數(shù)據(jù)”那一套表格。官方尚且如此,非官方的歪傳更是隨心所欲,國內(nèi)互聯(lián)網(wǎng)流行過一本短篇《懲罰者殺死m(xù)arvel所有英雄》(你沒看錯,包括浩克),故事講得一本正經(jīng),給很多經(jīng)典設定大甩耳光子。
直到今年的英雄集結(jié)前,marvel電影還在正邪激抗的老路上徘徊,你看隊長與紅骷髏,浩克與布朗斯基,索爾與洛基,惡人自有英雄磨,一個蘿卜一個坑,而且正反派實力在伯仲間,斗起來旗鼓相當,此消彼長,標準的回合制。但如今換了群戲,要照顧所有英雄出鏡率(你知道得罪某個角色的粉絲會引發(fā)多大災難嗎),難免要從漫畫邏輯取經(jīng),采用一點模糊化策略,于是就有了如下種種怪現(xiàn)狀:
隊長與洛基初次交手被扔的滿地滾,后來卻能抗住索爾暴怒下的雷霆一擊(不錯,他的盾牌是稀有金屬,可臂力呢),但到了飛船突襲,又因槍法不濟而遲遲搞不定一個雜兵,讓鐵人大吃啞巴虧。
血肉之軀的鷹眼和黑寡婦僅憑冷兵器對付奇塔瑞人,左右開弓大殺四方,似乎也并不比索爾和隊長吃力太多。
浩克自然是最無敵的存在,高潮氣拔山兮的一記足以蔑視群雄,但之前同樣處于暴怒狀態(tài)時,索爾竟勉強能與之肉搏,再往前看,黑寡婦這個凡人挨了他一下重擊竟然轉(zhuǎn)身就力敵鷹眼。
幾乎和所有英雄交過手的洛基實力最是飄忽不定,考慮到權(quán)杖在手與否,更是無法給個定位。要是劇情安排他和浩克摔跤幾個回合,轉(zhuǎn)身跟獨眼龍過上幾招,又被黑寡婦的剪刀腳制服,我也絲毫不會驚訝。
這大概是好萊塢大片首次大規(guī)模借用漫畫的邏輯設定,我相信浸淫在漫畫文化幾十年的美國觀眾不會有絲毫不適,但在美漫尚未普及的地區(qū),尤其是受武俠小說影響甚深的我國(金庸、古龍高手排名是網(wǎng)上長盛不衰的熱貼),還是得“悠著點”,否則容易叫人迷糊。筆者在影院外聽到一對情侶爭論電影里到底誰更“能打”,舉出片中掐架的例子各執(zhí)一詞,聽起來雙方都有道理,只能苦笑了。華納要拍《正義聯(lián)盟》,這個問題更是要擺上臺面,動畫里蝙蝠俠挨過超人一擊連肋骨都沒斷,放在銀幕上可是要出人命的。
關(guān)于一對不易調(diào)和的矛盾
觀眾都知道電影是假的,但高度擬真的畫面仍會帶來心理誤導,尤其是時下電腦科技高度發(fā)達,審查制度往往就要來橫插一腳。很多漫畫迷納悶,原著中隨處可見的熱血場面,怎么電影中從不見蹤影。這絕不是電影特效不夠發(fā)達的緣故。筆者曾在《超能失控》中略談過拍超能力科幻片的制約守則,相比之下,投資龐大、采用3d巨幕放映的《復仇者聯(lián)盟》面臨的掣肘要千百倍于前者。如果觀眾留心,可以發(fā)現(xiàn)如下情形:
外星飛船在城市中摧毀摩天大樓,鏡頭總是選擇從建筑的另一面拍攝,或者從側(cè)面展示被撞碎而紛紛散落的磚石,唯一一次正面鏡頭有浩克力挽狂瀾,只劃破了一層玻璃。還記得911事件的新聞畫面嗎,電視上反復播放的撞擊錄像總是從另一面拍攝,見不到飛機與樓直接接觸,那是為了“防止民眾情緒過激”。
外星飛船和其他交通工具墜毀,劇烈撞擊水泥地,總是籠罩在一片煙塵中,塵埃散盡后才可見碎石遍地,全靠觀眾想象那摧枯拉朽的撞擊力,絕沒有“金屬撕裂水泥地”的直接展示。與之類似的是《變形金剛3》中對鉆地怪的處理,摧毀地面時全部采用遠景+煙塵遮蓋,看不到金屬撞擊地面的詳貌。
對各位英雄“堅硬”身體素質(zhì)的描寫時,鏡頭總是十分消極,雷神逃脫牢籠墜地那一幕,鏡頭壓的很低,只能見他身體撞起的塵土;浩克勇攔飛船時腳下大地碎裂,但此處還需要呈現(xiàn)飛船失控,順理成章給了俯瞰遠景;浩克救鐵人時抓裂墻壁,但在快速移動的鏡頭下一閃即逝;只有洛基被浩克暴扁那一幕似乎打破了規(guī)則,但導演在這里采用喜劇基調(diào),影院笑聲一片,自然產(chǎn)生“不必當真”的感覺。毫無疑問,很多場面如果仿效漫畫,采用正面直接表現(xiàn),無疑更會驚心動魄,更具視覺沖擊力,也更復原漫畫中那無所拘束的爆發(fā)力,但因為太寫實,太過逼真,將無法通過上映審查,這幾乎存在于所有科幻片和動作片中,是一對無法調(diào)和的矛盾。
正因為此,《復仇者聯(lián)盟》的成效讓我對導演喬斯·韋登充滿敬意,在符合審查制度和爆發(fā)視覺能量之間,他做出了最接近兩全其美的選擇,從每一個層面都無限靠近了審查底線。雖不足以全盤再現(xiàn)漫畫式的鏖戰(zhàn),但已經(jīng)足夠捕捉到那份夸張神韻,讓非漫迷們也能管中一窺那個異能世界的繽紛多彩與天馬行空。
同時,本片也給掌握電影生殺大權(quán)的保守派們吹了吹枕頭風,提醒他們是時候調(diào)整一下對觀眾心理承受力的過低估計了。在這一波特效大片的狂轟濫炸下,區(qū)區(qū)毀城行動已經(jīng)邁入視覺糖果行列,看看那些走出影院時笑靨如花的孩子們,你還有什么理由不給他們更豐富的體驗呢?
觀《機器人瓦力》有感瞧這兩家子經(jīng)典臺詞《樂翻天》影評:誠意對待的王氏喜劇片《洛克王國3》觀后感(一)觀《艋舺》有感《匹夫》影評:點點張譯的演繹《馬達加斯加3》觀后感:歡樂制造機《狂野目標》影評:這個殺手有點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