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逃離德黑蘭》觀后感
《逃離德黑蘭》講述了1979年美國cia特工托尼·門德茲假借拍電影選外場為掩護,解救六名美國使館人員逃離伊朗首都德黑蘭的故事。這是個真實的故事,充滿了傳奇的色彩。就算是直接引用,不加電影的修飾也會是個好劇本。看了下該電影在各大電影網站上的評分,排名中上,還是比較客觀合理的。從我的角度來講,我個人認為電影拍的有些對不起這么好的故事了,不過也算是一部讓人過目難忘的好片,畢竟如此精彩的劇情擺在那里。電影的主題還是介紹美國電影標準性的個人英雄主義和責任意識。其中一幕讓人印象深刻。當解救任務完成準備工作,將要開始實施的時候,白宮害怕無法承受任務失敗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而決定取消解救計劃,通知門德茲計劃取消,自行撤退。這是的他實也對解救計劃沒有十足的把握,也害怕任務失敗命喪黃泉,不能和深愛的妻子、兒子團聚。他完全可以服從組織命令,得以自保。但是作為一名特工,不能不拋下六名同胞見死不救。拯救才是他的使命。而電影劇情方面,為了加強緊張感和沖擊力,有些劇情做的過頭了,甚至牽強。一是這么緊張的環(huán)境里,在市場和商家發(fā)生沖突的可能性不大。二是機場的巧合太多。從機票預訂,電話確認,移民官審查,再到最后一刻登機,登機時身份暴露,起飛時被武裝人員阻攔。太多的巧合湊在一起便顯得太刻意了,缺乏真實感。還有行動前夜六名大使館工作人員聽歌喝酒的行為我不能理解。生死攸關時刻,有幾人能從容應對。我覺得放置些面面相覷,相互依偎、擁抱、鼓勵,或是通過時鐘特寫來反映心理煎熬,時間漫長的鏡頭更加真實感人。當然有假的一面,也有真實的一面。飛離伊朗領空時一行人的笑容,眼淚和那雙緊握在一起的手,cia工作人員的歡呼與擁抱自然再真是不過。整部影片我最喜歡的還是對主角,這個特工人物的塑造。個子不高,不算強壯,沒有出色的身手,風流的造型,更沒有什么豪車女郎,取而代之的是低調沉穩(wěn),臨危不亂的性格,那不言而喻的父愛和特工責任的擔當。到片尾,他都沒有出名,甚至沒有人知道他的努力和奉獻才是整個解救活動的核心。當他被授予勛章卻不能與其他人分享,尤其不能告訴自己兒子父親的作為時臉上流露出的失望讓人看得心酸。不過這才算是真正的特工,默默奉獻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影片結束的最后一刻總統(tǒng)的錄音,算是給影片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楚門的世界影評盜夢空間沒看懂盜夢空間講什么盜夢空間影評星際穿越講什么,沒看懂?星際穿越影評辛德勒名單講什么辛德勒名單影評